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五月, 2013的博文

中国学生留学加拿大四十周年

图片
1973年5月,九名由中国政府公派的留学生来到加拿大。他们不仅是共产党建政以来首批留学加拿大的中国人,也是首批踏足北美的中国留学生。四十年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预计2013年留学生总数高达49万,其中6%的人选择加拿大。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之后,加拿大成为中国留学生的第四大热门地。2012年,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的总数超过10万,比印度、韩国和法国三国留学生的总和还要多,是该国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但与四十年前留学回国效力中国外交的目的不同,现在的留学生大多以移民定居为最终目标。 四十年前的留学之举,对中加两国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九名留学生中有七人完成了本科学业,后来他们当中出了三位中国驻外大使,一位是05至08年间任职加拿大的卢树民,第二位是其接任者兰立俊,他现任驻瑞典大使,另一位是08至11年的驻比利时大使张援远。在加拿大方面,一户姓氏为麦坚迪(McGuinty)的家庭曾安置留学生并帮助他们适应当地生活,后来这户人家的儿子在03至13年间出任加拿大人口最多、经济比重最大、华人人数最多的省份安大略省的省长,并多次率团访问中国。 在中国人遍布全国大小城市的今天,对最初九名中国留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点滴回顾,为加拿大媒体带来一些久远的历史感。贝森(Ira Basen)在四十年前曾与中国留学生相处,利用暑期帮助他们适应加拿大生活,并帮助他们预备新学年的功课,他在1984年进入加拿大广播公司主持电台节目,几天前制作了一期名为《大跃进》的专题,回忆当年的故事。 他形容在九名中国年轻人神情紧张地走进渥太华机场的当年,毛泽东发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有落幕的迹象,中国开始重新考虑面向世界,缓慢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但文革不仅使中国经济面临崩溃,也瘫痪了中国的大学教育,年轻人根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为此他们必须重新回到课堂。 当时,中国外交部选派了60名年轻人去国外学习英语,学成后回国从事外交工作,这九名来加拿大留学的年轻人就是这一计划的一部分,他们被安排进入首都渥太华的卡尔顿大学(Carleton University)。加拿大之所以成为他们在北美的唯一目的地,是因为特鲁多总理在1970年率先承认了红色中国,而美国总统尼克松两年后才访问北京,79年才正式建交。 九名中国留学生就读的是卡尔顿大学属下的小型文理学院圣帕特里克学院(St. Patrick’

了不起的穆斯塔奇死了

图片
穆斯塔奇(Georges Moustaki)去世了,5月23日,他死在法国的家中,享年79岁。穆斯塔奇是希腊裔犹太人,出生于埃及,成名于法国,歌曲作者和歌唱家。自1951年到法国后,为歌坛巨星PIAF、MONTAND等人写过300首歌曲,后来索性自己弹唱,成为法语歌坛世界级歌手。 九年前,他来蒙特利尔演唱,地点在犹太人集中的乌特蒙剧场。我在看完演唱会后,写了短文《了不起的穆斯塔奇》记录观感。 2011年,77岁的他因呼吸道疾病告别舞台,结束了歌者生涯,两年后,上帝带走了他。 下面重发我2004年的短文: 了不起的穆斯塔奇 穆斯塔奇在法文中是一个外来的姓,其音颇似法文中的胡子,我能想象爱逗乐的古高卢人听到这姓氏时挤眉弄眼的样子。但对于在20世纪后半叶生活在法语国家的人们来说,穆斯塔奇是个了不起的人,他甚至让人肃然起敬。 穆斯塔奇今年70岁。在我动手用方块字写他的时候,他正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市开演唱会。70年前的今天,他在那里出生,并一直呆到中学毕业,之后他去巴黎留学。他并不是阿拉伯人,而是希腊人的后裔,不过在巴黎他没有在阿拉伯人或希腊人的圈子里厮混,他搞上了音乐,并一鸣惊人地与法国顶尖级歌手合作,他为他们写词作曲,只要说出其中Edith Piaf和Yves Montand的名字,你就能想象这个外来小子的超人爆发力,简直有点像个革命者。 而对革命者来说,20世纪60年代后期是一个令人怀念的岁月。那时,红卫兵在中国横冲直撞,震荡波及法国,巴黎也兴起了学生运动,而法国的戴高乐总统来到我们蒙特利尔,在老港的市政厅小阳台上发出了“自由魁北克万岁!”的呼声,大大加速了魁北克分离运动,也大大缩短了他本人在加拿大访问的行程。 在这个岁月里,穆斯塔奇在巴黎冉冉升起,他怀抱着一把吉他,在人们的灵魂中拨动另类秩序之弦。 一位歌者,就是一个世界。我翻箱倒柜,像找寻珠宝一样收集穆斯塔奇的韵律词语,并试图还原他构筑的世界: 我的自由 多少时日我把你守候/像守候稀有的珍珠 我的自由/我的自由 帮我松开缆绳/为的是漂游四方/为的是去到尽头《我的自由》 我们拥有活着的时光/拥有自由和爱情/抛弃计划和习惯/我们的生活只需要梦幻/来吧 我在这里守候你/一切都是可能 万物都被许可《活着的时光》 我是外乡人/流浪的犹太人和希腊牧人的后代/我的头发凌乱/眼神灰淡/仿佛总在梦幻《外乡人》

相煎太急:李彦诬陷张翎门

图片
偶然发现新浪天马博客有一文《作家李彦诬陷作家张翎真相》(http://blog.sina.com.cn/tianma121 ),指明2010年张翎被诬抄袭事件的主角是李彦。 昨天我才放了《多伦多双语写手李彦》一文,本意是想在加拿大寻找沉默实在的写作者,顺便澄清被几个在身边唐人街作恶二三十年的老流氓叫嚣“在2013年出了加拿大历史上第一本中文书”污染的环境,没想到无意间误入了另一个厮杀场。 2010年10月,我采访张翎时,“抄袭”的谣传正甚嚣尘上,记得她当时强调“世上就是有那么一些阴暗的人”,之后就不多言。 我无意于追究二人间孰是孰非,相信细节曝光后一切魔鬼都无法藏身。但中国文人之丑,我深有感触。记得前些年和严力谈及在初来加拿大时遭遇的文化流氓,他说“那不是文化人,那只是唐人街的流氓”。 但真实的人在中国属稀罕物,真实的中国文化人几近绝种。我赞同一个说法,那就是中国文人是人世间最恶心的动物,他们独处时可能还尚存一丝人性,但当他们结群时,简直就是一帮蓬头垢面、拖地而行的食尸兽。 附天马博文: 关于作家李彦化名“长江”诬陷作家张翎的事实真相: 本博客汇集多篇有关作家李彦化名“长江”恶意诋毁作家张翎的有关批驳报道。 文章内容全部采用目前网上报道,网上发帖,报刊,媒体,个人投稿的署名和化名文章。 本博客所采用的稿件将针对“长江”网站的各种谎言编造,以及根据网上和媒体的文章来揭发这次针对作家张翎发起的匿名“抄袭指控”背后指使人李彦。采用大量以理服人的证据供广大网友参考,以便今后杜绝类似“长江”李彦们肆意利用网络匿名攻击、谩骂、诬陷、诋毁真名实姓的作家和评论家等。 自去年“长江”博客开通之后,“长江”李彦散布了很多无中生有,别有用心谎言。对此,本博客的建立将为所有文学界朋友及主持正义,仗义执言的广大网友提供一个讨回公道的平台。 根据我们的经验,网上对于著名作家的“抄袭指控”已经成为一种“时髦”。而恰恰这种“时髦”为某些居心叵测之徒用来捞取自我标榜提供了一种手段。大部分文人对于这种无端指控抱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鸵鸟政策。 同时,本博客也要向文学界朋友证明,只有勇敢地站出来,维护作家和评论家们的正当权益。才能阻止那些丧尽天良的恶意诽谤。和谐的环境必须用斗争来维护的。胆小怕事,逆来顺受,只会孤立无援,让卑鄙小

多伦多双语写手李彦

图片
---不禁想起来那个退伍老兵。来台北后的第一个清晨,几个洋教授跟随我外出,寻找早餐。顺着街道走了没多远,便遇见好几家小饭铺。其中一家,门面狭小,陈设简陋,仅有一张方桌,两条板凳,挤在案板和墙角之间,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当门的炉灶旁,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佝偻着背,正在翻烙着平底锅中的韭菜鸡蛋馅饼,身后的大铁锅里,翻滚着热气腾腾的小米粥。“就在这儿吧!你们应当尝尝没有吃过的东西。”我怂恿大家入座,心里其实是想给这可怜的退伍老兵带来点生意。果然,和老人的闲谈,证实了我的直觉。他说,当年在山东老家没有出路,才十几岁,就当了兵。入伍没几个月,便跟着蒋总统,和二百八十万人到了台湾,从此竟再没回过家乡。本曾打算遍尝著名的台湾小吃。但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竟天天早晨都来吃老人做的韭菜馅饼,只为了能看到他苍老的面容里绽出的一丝笑容。2002《宝岛印象》 李彦,北京人,曾任记者,翻译。 1984年入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英文采编专业研究生,1987年赴加拿大留学。 1996年起在滑铁卢大学任教,讲授中国文化,历史,文学史等课程。 现任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东亚系中文教研室主任。 1985年开始发表中英文作品。 英文长篇小说《红浮萍》获1995年度加拿大全国小说新书提名奖。 1996年获加拿大滑铁卢地区“文学艺术杰出女性奖”。 2002年获台湾“中国文艺协会”颁发海外作家奖章。 主要作品: 英文长篇小说:《雪百合》Lily in the Snow, (Women's Press, Toronto, 2009)   英文长篇小说:《红浮萍》Daughters of the Red Land, (Sister Vision Press, Toronto, 1995) 英文短篇小说: 警告,The Warning,(Vox Feminarum magazine, Toronto 1998)   英文评论: 群魔出笼,Old Monsters Crawl Out,(Books in Canada magazine。1996) 英文短篇小说: 小城妇女会, The Chinese Women's Club, (Canadian Culture and Literature and a Taiwan Perspective, University

比白求恩更传奇的加拿大人马坤

图片
20 世纪战争年代有两位加拿大人在中国成就了传奇,一位是因毛泽东撰文而被中国人熟知的外科医生白求恩,另一位是早在 1936 年就被好莱坞拍成电影的传奇将军双枪马坤( Morris Cohen )。在英文世界,从 1950 年代至今,已有至少四部关于马坤的传记问世,其中包括 1954 年的马坤口述历史和 1997 年美国《时代》周刊记者赖维 (Daniel S. Levy) 撰写的《马坤传》。在中文世界,这位传奇人物的故事只散见于一些和孙中山有关的著作中,直到 2012 年 11 月,居住在加拿大的原英国广播公司退休记者董守良与人合著的长篇纪实小说《双枪将军马坤 - 孙中山的犹太保镖》一书在北京问世,才填补了马坤中文专著的空白。 1905 年, 18 岁的波兰裔犹太人莫里斯从英国移居加拿大西部萨省,落户远房亲戚家的一间农场。当时他同情受到歧视和迫害的华人,参与了当地同盟会的活动。 1922 年应孙中山之邀到中国担任其上校副官,并由孙夫人宋庆龄亲自取中文名马坤。 1925 年孙中山病逝北京,遗命晋升马坤为中国军队少将。 1941 年底,香港沦陷,马坤被日军投入战俘营。 1943 年美日交换战俘,马坤回到加拿大,在蒙特利尔建立家庭。战后,他荣获中国政府颁发的抗日胜利勋章。其后他奔波于两岸,既是蒋介石的座上客,也是周恩来、宋庆龄的好朋友。 1970 年马坤在英国曼切斯特去世,国共两党同时派员参加追悼会,宋庆龄还亲笔题写了墓志铭。 不过,马坤的传奇经历不无疑点,他是否真的在孙中山 1911 年北美筹款之行中担任过保镖,就存在不同的说法。马坤本人在查尔斯 - 塔奇( Charles Drage ) 1954 年出版的口述自传中称“在 1911 年 4 月,前往卡尔加里聆听孙中山的演讲,并受同盟会委派做孙的贴身保镖,陪同前往美国”。赖维的《马坤传》则否定了这一说法,根据是加拿大奥伯特王子监狱( Prince Albert )的档案文件,监狱记录表明马坤当时正在狱中服一年的刑期。董守良采信了马坤口述自传的说法,这位曾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主攻历史小说比较的文学博士认为如果没有之前的相识作为基础,孙中山不会在 1922 年找马坤来中国修建铁路,更不会让马坤做他的上校副官。董守良说:“他被关系密切的当地同盟会保释到卡尔加里,聆听演讲,并被委

松岛泰胜的琉球共和国

图片
2013年4月28日, 出生于琉球石垣岛的 日本龙谷大学(Ryukoku University)岛屿经济学教授松岛泰胜( (Yasukatsu Matsushima )对日本媒体《人民新闻》谈及“琉球自治联邦共和国”的建国方略与政治观点。 经济上:主张参考帕劳和关岛等,搞旅游观光经济。太平洋岛国帕劳只有2万人,却获得独立。冲绳有140万人口,完全具备独立条件,连英国、苏格兰都将举行关于独立的全民公决。 军事上:主张将美军赶出冲绳,但没有提出有关“琉球自治联邦共和国”自己的国防主张。 外交上:主张降低国界门槛,与各国广泛交流。在谈及这一问题时,松岛举例与那国岛与台湾距离只有100公里,却不被允许直接进行贸易。冲绳县曾两次提出过“国际交流特区构想”,并向日本政府提出了申请,结果均被驳回。 5月15日, 松岛泰胜发起的 “琉球民族独立综合研究学会”成立。 成员:100多人,其中发起者60多,主要核心骨干都是三四十岁左右的青年人。主要吸收有琉球人血缘的人,父母或祖父辈有一方是琉球人就行,日本本土的人不能加入,当然外国人也不行。 组织目标:向联合国申诉等方式来推动对“琉球独立”问题的全民公决。 主张美军撤离冲绳:借鉴菲律宾经验。当年,菲律宾总统为撤走美军基地去美国访问,与美国总统会谈,在持久的努力下终于成功了。如果琉球独立了,琉球的首脑也可以直接和美国交涉,让美军迁走。相对现在的县知事交涉,概率要大得多。 与中国的关系: 琉球与中国应该是对等的关系。 对钓鱼岛的态度:重新搁置钓鱼岛问题,因为战火将使冲绳受害。  近期活动:今年十月举行“琉球民族独立综合研究”大会。 其他独立党派:琉球独立党 日本国的反应:右翼称其与中国“协同作战”。 中国的反应:早几年,中国内地及香港就出现了支持“琉球独立”甚至“琉球回归中国”的民间组织。 松岛泰胜言论(16日接受北京《环球时报》采访):在我研究南太平洋上的许多小国家时,我都十分感慨,当时的冲绳有100多万人(2013年现在有140万人),也有过独立国家的历史,而像帕劳这样一个仅有两万多人的小岛国,竟然也是联合国一个享有与其他成员同样地位的国家,帕劳总统访美也能与美国总统平起平坐。 如果我们置美军基地的存在而不闻不问,也许基地就会一直这样几十年、100年地存在下去,最终冲绳

中国男儿演鸟戏

图片
谢晋元, 八百壮士之首,中国抗日英雄,以四天死守“四行仓库”和 四年 被囚英租界而闻名于世,36岁时被军中同袍刺死。 2012年由大陆拍摄的36集电视连续剧《铁血壮士》,改编自谢晋元的真实故事,由号称戏霸的柳云龙领衔主演,是目前国内收视正猛的抗日肥皂剧。其败笔之处甚多,如凭空添加的共产党因素,使整台戏充满着腐朽的党文化,其最大败笔更在于对谢晋元悲剧结局的篡改,电视剧以他带领猛虎团打地道出逃英租界,开赴抗日一线为结局,试图用一丝挖地洞过家家的稚嫩童话色彩掩盖沉重的历史真实。 中国文人惯以伪善回避残酷真实,罔顾真实而言它,导致今日中国人在各层面陷入绝境。同时这种轻飘飘的浅色调也正是当代中国人虚假精神状态的回光,这个怪诞的时代不可能产生触动世人灵魂的作品,有再好胚子的演员在这个时代也白搭。 电视剧《铁血壮士》有一批貌似铁血的当今中国男演员:柳云龙、刘名洋和王天野等,外加机灵小子王桂峰,如果他们在黑泽明、木下惠介、小林正树和市川昆等人的电影里,定会塑造出传世形象,但现在他们只能和伪善的中国文人一起把谢晋元惨烈的真实故事,糟蹋成了一出漏洞百出插科打诨的娱乐剧。 谢晋元的故事应该属于真正的艺术家,他俯身倒地后的最后宿命就是让后人踩着自己的身躯登上不胜寒的高峰,去俯瞰嗜血的战争、揭示残酷的人性和劣根的民族性,而不是让人把他的故事曲解成浮躁时代的一品过目即忘的潮流时尚。 难怪乎习近平感叹“竟无一人是男儿”!不过,他感叹的不应该是俄国,而是自己眼皮底下的中国。 维基百科对 谢晋元 的介绍是: 谢晋元(1905年4月26日-1941年4月24日),广东镇平(今蕉岭)人。 二战期间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军官。 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历任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师部参谋(参议官)、旅部参谋主任等。   1925年,在国立广东大学预科肄业。 同年12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 1926年10月毕业,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任排长,参加北伐战争。 后调到第十九路军蔡廷锴部任连长。 在济南讨伐孙传芳战斗负伤,愈后历任武汉要塞、河南省保安处营长、旅部参谋主任及中校团附等职。 1937年淞沪会战前夕,随部自无锡开赴上海参加抗战。 任第二六二旅旅部参谋主任兼任第五二四团中校团附。 1937年10月26日奉命带领第19集团军72军八十八师第二六二旅

20年后加拿大仅剩蒙特利尔是白人城市

图片
自 17 世纪法国人移民到美洲大陆的新法兰西以来,加拿大先后经历了 1812 年战争、一战、二战四次移民潮,欧洲白人移民形成了这个新兴国家的人口主流。自 1971 年加拿大宣布实行多元文化政策至今,来自第三世界的有色人种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五波移民潮中的压倒性主力,因家庭或朋友关系,他们大多选择多伦多、蒙特利尔和温哥华定居。加拿大移民部最近出台的一份报告指由不同种族形成的居住圈会产生一种新的社会地理结构,其隔离程度类似于美国的白人与黑人。 专门研究移民及多元文化问题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地理系教授希伯特( Daniel Hiebert ),在去年 7 月向加拿大移民部提交了一份题为《新的居住圈?: 2031 年蒙特利尔、多伦多和温哥华的有色人种及宗教团体的社会地理结构》的研究论文,指在未来 20 年里,在这人口超过全国三分之一的三大都市圈中,蒙特利尔保持白人面貌的可能性最大, 2031 年有色人种占全市人口比例是 31% ,为加拿大大城市最低,九成白人将居住在以白人为主导的社区里,有色人种则分散于各类社区,族群融合程度高。而多伦多和温哥华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两座城市的有色人种比例将分别高达 63% 和 59% ,白人和有色人种明显分离,其情形类似 2010 年美国城市里白人与黑人的分离程度。 希伯特强调在具有悠久移民历史的多伦多和温哥华,只是在第五波移民潮中的 1990 年代后期,才形成“种族文化飞地”和“新的居住圈”。在温哥华的卫星城列治文市这样典型的文化飞地里,华人人口早已超越了白人,成为北美华人比例最高的城市。 正巧在 3 月份,列治文市发生了一则与族裔文化有关的新闻。“中国飞地”列治文市的 20 万人口有超过四成三是华人,街头遍布的中餐馆、商店、超市、药店充斥着中文招牌,白人居民时有受排挤感,他们中的一些人征集了 1000 份签名呼吁当地立法,迫使华人商家使用英法文招牌,不料遭议会否决,一些白人大失所望。要知道这里 30 年前还只是个人口九万的白人小城镇,有色人口大量聚集使这里的人口翻番的同时,白人却逐年外迁。 研究报告指,移民因素将导致多伦多和温哥华的人口分别增长 67% 和 60% ,而在这两座城市里连续居住了三代的居民比例将下降至 20% 和 27% 。面对这样规模的白人迁移,希伯特断言:“欧洲任何一座城市现在

加拿大话剧《想到喻》探讨中国人命运

图片
2012 年,移民加拿大的中国人达 32990 人, 在几年下跌之后,重新跃升为加拿大的最大移民来源国。 是什么因素促使中国人大量外移?有人罗列了中国政局不稳、 恶劣的生态环境和拥挤的人口等几项因素。在中国, 政治怎样左右着普通中国人的命运, 加拿大人又是如何看待这一命运的?  喻东岳的故事提供了一个剖析中国人命运的样本。 1989 年, 21 岁的喻东岳和湖南浏阳同乡鲁德成、余志坚一起, 来到当时的学生运动中心 --- 北京的天安门广场, 向高悬于城楼的毛泽东画像投掷装填了颜料的鸡蛋。事后, 喻东岳被中国政府判处 20 年徒刑,到 2006 年被释放时, 曾是报社美编的喻东岳已经精神失常。  1949 年出生于蒙特利尔的剧作家卡罗琳 - 佛列舍特( Carol e Fréchette )年轻时曾崇拜毛泽东, 06 年报纸上一则关于 喻东岳出狱的消息使年近六旬的她陷入沉思,这一年, 与喻东岳一起投掷鸡蛋被判十六年徒刑的鲁德成在加拿大政府的营救 下来到加拿大定居,卡罗琳专程前往卡尔加里拜访, 后来她创作了法文版话剧《想到喻》(Je pense à Yu)。  在佛列舍特的这出一百分钟的话剧里, 没有出场的喻东岳自始至终主宰着全场。 故事发生在寒冷二月的加拿大,外语教师马德琳( Madelein e )(英文版为麦吉)坐在刚搬入的凌乱的公寓里, 从报纸的一个小角落里读到了喻东岳的故事。 这个中国人的命运强烈地吸引了她,马德琳忘却了自己在生活, 关在家里埋头在网络上搜寻喻东岳的资料, 去想象因一颗并未伤人的鸡蛋就能彻底摧毁一个人一生的国家。 她的苦苦思索被一个上门求学法语的中国新移民林小姐和一位陌生的 新邻居打断, 后来三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加拿大共同遥看喻东岳的命运:求变、 牺牲、希望和绝望。 2012 年, 就在中国移民数量重新占据加拿大移民统计榜首的同一年, 佛列舍特关注中国人命运的话剧《想到喻》 法文版在加拿大和法国上演, 2013 年 1 月,该剧在比利时演出。 布鲁塞尔人 Anaël Denis 对此评价说:“ 这出戏讲的故事可能发生在世界任何地方,颇具现实意义。 它揭示了没有自由的中国,同时也唤醒我们对自由的选择。 这是一个思想丰富的作品,它会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对此, 来自马来西亚的演员 Shiong-E

土豆网创办人为何移居加拿大

图片
沙逼北京,猪投上海,在中国人用谐音来讽刺恶劣的生存环境时, 国内著名视频分享网站土豆网的共同创办人方德思 (Marc van der Chijs) 却用脚发了言。 3 月份, 欧洲人方德思携妻带子从上海移居加拿大温哥华, 这是自出版人马克·基多( Mark Kitto )在去年宣布要离开中国后, 又一位在中国创业的外国名人离开中国。《华尔街日报》说: 方德思一家移居加拿大, 为的是给两名年幼的孩子寻找一个能够健康成长的环境。  过去,中国媒体曾大篇幅报道方德思在华创业的故事, 现在对他的离去却极为低调。 1999 年, 27 岁的方德思被戴姆勒 奔驰公司从德国派往中国,三年后辞职单干, 04 年巧遇了拥有电脑 学科背景的王微,两人在 05 年 4 月推出土豆网,到 2011 年 8 月 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时,土豆网的访客已达 3 亿人次。 中国媒体称方德思的故事说明中国是创业的热土, 他在中国娶妻生子更被说成是要在中国落地生根。  去年八月,英国人马克·基多宣布要离开生活了 16 年的中国, 他在英国《前景》( Prospect )杂志发表《 你永远当不成中国人》的万言雄文, 洋洋洒洒地罗列了他对中国的种种失望:破灭的中国梦, 令人窒息的物欲,共产党和六四,飙涨的房价,毒奶粉和严重腐败, 对暴力革命和国内动荡的恐惧, 糟糕的儿童教育和恶劣的环境污染等。这一次,方德思也于 3 月底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的财富频道发表了《为什么我离开中国》 一文,与马克·基多不同的是,方德思没有激愤的情绪, 离开的理由也仅用寥寥数语道出。  方德思强调在中国生活的 13 年使他得以以不同于西方媒体惯有的观 点看中国,但之所以离开第二故乡,首先是因为环境污染, 再者就是外国人在华创业的环境越来越艰难。 他抱怨中国的空气及食物越来越糟糕,令自己不能在户外运动, 甚至多年的马拉松训练也不得不使用室内跑步机。 他更担心两个年幼孩子受有毒空气的危害, 希望他们在健康环境中长大。  关于中国商业环境的恶化,他认为近年来外国人做生意越来越难, 他们不能拥有与中国企业家平等的条件。 例如外国人需要更多资金才能创业,企业开始运行后, 所受到的监管要比中国企业严格得多。 海外企业家在中国越来越不受欢迎,他们对中国的爱也慢慢在变化。 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