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西洋参

据加拿大农业部网站资料,加拿大每年向中国及其他亚洲地区出口3千吨北美人参,是全球西洋参的最大供货地,加拿大东部的安大略省以150家家庭农场,8277英亩的种植面积成为全球最大的西洋参产地,每年提供6.3亿加元的税收,然而这里在2016年发生过一起人参危机,并被美国彭博新闻社称为剖析“经济全球化新时期的典型案例”。


2016年4月,美国彭博社爆出一则新闻,100多位安大略人参种植协会(OGGA)会员挤在诺福克郡德里镇的一间屋子里,神情十分不安,因为一家多年来收购他们人参的香港大公司不见了踪影。参农皮特(peter VanBerlo)说自己早在2015年9月就准备好了546盒总值200万美元的西洋参,可等不到香港的买家。皮特不想压货,银行又催还贷款,参农们都在打探香港买家究竟出了什么事情。


参农们打探的是香港恒发參茸行,他们不知道早在1月29日,香港媒体就曾报道“66分钟暴跌90% 恒发洋参实控人身家缩水50亿港元”。恒发洋参是香港最大的西洋参批发商,也是北美西洋参最大的买家,收购安大略洋参的70%,2015年净利润达3亿多港元。老板杨永仁在香港被称为“洋参大王”,他1979年随父母从江西移民香港,13岁辍学进花旗参店学徒,1985年创立恒发参行,1991年开始从加拿大直接进货,事业发展相当顺畅。据香港《经济日报》2014年报道,杨永仁“不时高调大手购买一手单位,2009年曾斥资2亿港元扫港湾30个单位,轰动一时。他还在江西等省三、四线城市购入整幅地皮,自行兴建住宅、酒店及商铺,晋身成发展商”。恒发2014年在香港上市后股价连续六个月上涨,到2016年一月底一夕间暴跌,原因是他把所持部分股份办理了抵押,以担保杠杆融资,结果遭遇爆仓,杨永仁押股不仅令香港的小股东血本无归,还殃及到地球另一面的庞大行业。


皮特种植了60英亩西洋参,忙时聘请85名季节工,附近1/4的农民完全依赖人参业。出事前,恒发大手笔收购令安大略省人参业高速发展,种植面积大增,土地价格飙升。现在一些参农无力偿还银行贷款,只得降价出售止血回本。皮特相信“幸存的参农可能要把人参存储多年,直到另一个买家出现。现在人们知道了人参不仅昂贵,也很脆弱”。


在瑞士KOF全球化指数2013年排名中,加拿大位居第13位,中国第73,香港更是连续多年在全球60个最大经济体中全球化指数排名第一。彭博社称安大略人参事件是“经济全球化新时期的典型案例,北美家庭农场想通过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以自由贸易的方式受益于中国蓬勃发展的消费市场,结果成为过度依赖、企业傲慢和金融监管薄弱的警世故事”。


但这一事件并非加拿大人参遭遇的首次挫折,日本侵华战争更一度令加拿大参业停顿。加拿大人参于18世纪上半叶首次出现在中国,1715年在加拿大生活了六年的法国耶稣会牧师兼博物学家约瑟夫·拉菲特(Joseph-Francois Lafitau)在圣劳伦斯河流域发现了法国传教士扎赫度(Pierre Jartoux)从中国回来后描述的人参,后来加拿大人参经法国销往中国,成为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加拿大商品。到19世纪,加拿大人学会了种植人参,但当时农民热衷于种植烟草,直到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提倡禁烟,人们才开始转向人参种植。


2016 年5月,股灾后的恒发洋參资产重组并更名,表示继续以加拿大西洋参为主要业务,到年底安大略人参种植协会提供的20户大买家中尽管绝大多数具有华裔背景,且有两家来自香港,但不见恒发或其更名后公司的踪影。种植协会也没有理会他们是如何度过2016年危机的疑问,或许他们相信华文媒体中的一句话“中国人对西洋参的热情仍然高涨,只要市场在,少了杨永仁,自有后来人!”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大陆版被删了些什么?

盛雪:李竹阳获救彰显加拿大人权大国形象

两位噶玛巴:一位受困印度,一位游走世界